现在的双十一俨然从电子商务造节,变成了众声狂欢。
除去办晚会,鼓励消费就是晒数据。
双十一天猫销售额破912亿元,阿里炫数据炫的豪气,可怜京东只敢炫一炫客单价过800元。
在悬殊的数字背后,笔者却看到了中国网上创业的一些遗憾和隐忧。
在阿里这座大山下,京东这棵大树都左右摇摆,更何况无数创业人士的处境。
在双十一过后,品途网笔者看到的却是中国创业人士们血淋林的伤口。
中国网络已进入BAT们的年代中国第一批网上创业以PC年代的门户网站为代表。
百度、腾讯、大众点评等网络公司在2000年前后纷纷进入PC网络谋求进步。
可以说1998年到2003年是网上创业的窗口期,各种电商和门户网站纷纷成立。
2000年后网络泡沫破裂使得随后的2004年到2011年进入到网上创业进入休眠期,彼时的中国网络大佬还不是只赢在商业模式上的公司,而是电脑制造商联想,伴随PC互联网在中国的爆发,联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电脑品牌。
直到2011年伴随美国groupon的打造和兴起,中国团购网站纷纷看到了机会意图照搬团购模式进入中国,中国网络才开始进入改造商业模式新年代。
说是改造而不是创造一点也不为过,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网上创业纷纷效法美国,当地化的革新却凤毛麟角。
苹果早在2007年开始从电脑业务转型做手机,国人也在2011年前后纷纷开始效法,各种山寨手机应运而生,此时中国创业人士看到国产智能手机的缺位,明智之选自建智能手机品牌,小米、华为等智能手机品牌纷纷诞生。
2011年美国进入互联网+年代,美国whats APP诞生,人与人社交开始进入移动互联年代,腾讯模仿whats App研发了微信。
2012年开始网络进入O2O年代,O2O窗口期到来。
O2O引入中国,伴随美国Uber的热门,滴滴、摇摇招车等叫车APP应运而生,2013年打车软件最多达到几百家。
2014年团购转战手机端,到家服务开始热门中国。
在网络的这10年中,京东用了10年突破100亿规模,阿里用了十年突破千亿规模,美团用了5年做到不到千亿规模。
滴滴只用了2年突破100亿市值,而职员却只有区区4600人,用极少的职员做到了奇迹正是这类中国网络企业的成功代表和不断晋级使得创业人士跃跃欲试,感觉网络满满都是正能量,到处都是机会和梦想,可是冷静下来,大家发现中国网络正走进一个资本主义的怪圈,面对网上创业年代,大家需要深思。
中国网上创业的五大痛点抄袭成风大家发现中国模仿美国的技术和模式的公司比比皆是,却非常难找到一家美国公司学习中国的模式和技术。
这体现了中国网络革新创业的紧急不足,和品牌构建意识的缺失。
花钱烧投资人的钱,为客户买单,不为创造价值而为了上市或者将公司卖钱探寻接盘侠。
花钱铸就了不健康的网上创业价值观。
靠补贴抢用户,扫个码就送礼物物这种网络地推方法即花钱也带来不了粘性。
满世界的找目的顾客就是为了有一份好看的用户份额,然后吸引投资,再花钱,花钱模式进入了一个怪圈,能走出来的创业企业却凤毛菱角。
追求速度不想着长期做事业只想着飞速圈钱,发财。
缺少创业理想和斗志。
创业风气浮躁。
大伙只看到两年飞速做起来的滴滴,却没看到背后死掉的大量打车软件,都想效法这种平台也想2、3年赚个养老钱,直接华丽转身去做投资。
对于创业人士来讲,假如没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精神,没改变行业痛点的高度是非常难稳扎稳打做好商品的。
娱乐化网上创业推广的娱乐化,缺少严谨的商品态度。
大公司不是炒茶就是找个明星做花瓶,小公司不是裸个上身就是在屁股上贴上微信二维码,不知是哗众取宠还是舆论刚需?娱乐化的推广,真的可以带来用户黏度和商品认可吗?我看未必。
垄断垄断,从赛道老大老二合并开始,今年的合并风刮了一整年。
老大老二都合并了,这让其他中小微型企业更难存活,缺少角逐的商业环境,买家和中小微型企业早晚要去买单。
而其中,BAT更是垄断背后的操控者。
BAT成了中国网络资本主义的代名词,意图垄断垂直赛道,促进中国加速进入网络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创业人士非常难与BAT有平等话语权。
在细分赛道上BAT投资一家就意味着其他海量垂直赛道的企业没机会了。
近期一个段子恰好说明这一点:阿里给我流量后,你就是我的。
百度给你流量后,我就控制你。
腾讯给你钱,你给我股份力求获得收益最大化。
面对这五大痛点,可能大家应该回忆网络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一直。
网络的创造者并没将网络技术作为专利而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而是选择将这门改变人类的技术公之于众推进进步,中国网上创业恰恰缺少如此网络公平、无私的精神。
深思过后怎么样走下去?在这种创年代,假如冷静一些大家就会考虑大家该怎么样走下去,才可以让中国网络更健康的进步,产生出更多的用户价值,而不是压榨用户和中小微型企业,给自己带来资本收益,这并非网络公平、自由的初心。
那样面对前有恶狼后有追兵的处境,创业人士该怎么样做呢?这里品途网给中国网上创业者开三剂良方:第一,努力进行当地化革新,把双眼放长不如把眼光放长。
双眼放长是指一看到海外有新模式新技术就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在中国试水,最后假如不成功就会耗费很多的社会资源。
比如2011年未来的团购大战,上百家团购都是照搬照抄西方,后来团购鼻祖选择被迫转型,团购网站纷纷倒下,就印证了抄袭的下场。
而美团和大众点评能活下来,是由于他们将传统团购进行了当地化,即团购向当地生活服务范围的转型,所以大伙才能看至今的新美大。
真的应该放长的应该是眼光而不是双眼!找按时代的风口需要有洞察力,和判断力,西方时尚的东西未必是大家将来的风口。
学习借鉴西方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但一味的拿来主义是不可行的。
第二,不求刚开始就做独角兽,而是脚踏实地创造价值。
产生多大价值就有多少市值。
而不是有了市值才产生价值。
要想成为独角兽,不是上来就豪情壮志,而是匠心独运改变用户的痛点或者为行业做贡献。
创业人士要想了解我的商品和服务能产生什么价值,产生多少价值,这需要兢兢业业做好服务和商品。
比如,大疆领先世界的无人机技术,连美国都想要一探到底。
大疆通过革新的研发实验室研发储备了将来2-3年的最新科技,并持续将新技术融入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这类超前的科技成就可以被应用到解决各种实质工业和商业问题的商品中去,大疆积累了九年才铸就今日的成绩。
再大的事业也得从脚下起步,再大的雄心也得经过脚踏实地的积累。
最后,另起炉灶,中国不仅需要一个BAT。
在BAT的角逐维度中只有两种命,被投资或者被摧毁。
所谓另起炉灶自建一个生态可能是跳出垄断的一种方法。
当然,这困难程度很大,既需要强大的人力、财力支持,还需要本身就拥有至少一个用户认同度高的商品,并借此构建生态链条完成闭环。
乐视就通过自建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达成了盈利。
其中内容是毫无疑问的核心,从2004年初成立始囤积版权,到近年成立乐视影业布局上游,到推出硬件商品等承载内容的途径,还更早抢占了客厅市场。
另辟蹊径找一个不一样的打法可能还有期望成为下一个BAT,由于中国需要更多的出色网络企业而不止是一个BAT。
中国的网络将来的路该如何走,大家没办法预测,但作为信息互联年代的创业人士有义务去推进网络商业的健康进步,而不止是娱乐大众。
网络的创业就好似网络开放、平等、协作、推荐的精神一样需要多样化的和平等的角逐,只有如此大家的网络新商态才会更健康、更持久。